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沒有名字的人

s29425996.jpg



沒有名字的人(The Orphan Master's Son,Adam Johnson)



   "沒有名字的人"與"The Orphan Master's Son"看來沒什關係,其實中文翻譯本這樣取書名是源自這小說主角的名字"俊道",英文原文巧取諧音叫John Doe,而John Doe在英文中其實是個專用代名詞,專指身分未明的人,或類似於中文裡張三,李四的意思,因此編輯巧取為"沒有名字的人".這樣的書名雖然解釋得通,但是個人以為怎麼沒再用同樣的角度思考真正的書名"The Orphan Master's Son"?依據中文版的翻譯將 Orphan master翻作孤兒總管,表面上符合俊道的身分,他的父親確實是北韓的一位孤兒院總管,書名沒有翻作孤兒總管之子,或許是編輯覺得沒甚麼吸引力,但個人以為若往深一層想這個 Orphan master,其實意有所指的表示為孤兒總管或孤兒大師,那就能聯想成是"金日成"或"金正日".那樣這書名就很有意思,因為孤兒總管之子的意義就表示是北韓人民,且全是由金氏所創造出的孤兒,所以有暗指金正日或北韓領導人專門創造孤兒的意思.當然啦,即使不認同.起碼知道這是一本關於北韓的小說.



  小說本身分成兩部分,"俊道的自傳","賈司令的自白".個人以為第一部份寫的通俗易懂,大多數人很快讀完會覺得興味盎然.簡單的第三人稱,敘述孤兒俊道的生活,如何由一位孤兒成為赴海外擄人的士兵,到立功成為常駐漁船的監聽者,最終陰錯陽差成為赴美的特使團中的一員,回國後竟然更搖身一變成了權力傾天的賈司令,雖然這部分內容中凡是寫與美國相關的事務或是美國人物的角色時多少顯得有點一廂情願,幼稚,不過故事還不複雜.但這小說真的問題與困難出現在第二部分,這部分雖叫"賈司令的自白",其實它由兩部分構成,一部份是由不知名的第三人稱寫俊道當上賈司令後的生活與經歷.另一個則是以四十二處一名不知名的審問官為第一人稱,由它講述賈司令被捕後接受刑求審問的歷程,同時也講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由於第三與第一人稱交叉,中間又沒有明確的界線,讀者必須自行判斷讀起來會顯得紊亂外,加上審問官對於賈司令的問話其實在時間軸上是屬於賈司令生平的最終,但作者刻意將這第一人稱的部分與第三人稱的部份穿插,使得時間較晚發生的事情'可能比較早敘述,這就讓這部份更顯出跳躍穿插,讀者可能會隨時陷入時空泥淖,不知道自己在讀甚麼,而讓它的通俗性給打破,以至於會讓許多讀者中途放棄.



  俊道是一名孤兒,從小與父親生活在青津,俊道的父親擔任孤兒總管,主要是負責為國家養育一群無父無母的小孩,將它們練成聽話的肉體機器未來能夠從軍或加入國家建設.俊道雖不是孤兒,但因自小在此生長,也被人認為是孤兒,俊道的母親在他出生未久即被挑選到平壤去擔任歌手,自此未再回來.成年後俊道先是加入部隊負責挖掘南北韓間地道的工作,因為工作需要他曾多次經由地道潛赴南韓.後來他被選派出任一種特殊任務,專門搭船到日本隨便找個地方上岸俘虜一個日本人帶回北韓.經過幾次建功,他被選任去學習英語,後專門在派在漁船上來監聽日本海中的南韓,日本,美國等船隻飛機的無線電通訊,在這裡他因為監聽到兩位划船環球世界的女子而對於外界自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後來漁船中的一位二副利用救生艇脫北成功,船長與俊道害怕因此回國會被處罰,他們合謀編了一連串謊言,把脫北者說成是因為對抗上船檢查的美軍而被丟下海中,俊道為了救同伴,下海不幸被鯊魚咬傷.因此成了北韓的英雄.後來他被選出來與宋博士,卜同志,部長赴美國德州,拜訪一位參議員,在拜訪過程中,他對於西方自由生活又由有了醒悟,與結識議員助理汪妲約定聯絡方式,為將來可能有機會聯絡做準備.回國後宋博士,卜同志,俊道都被投入勞動營改造,因為最高領袖根本不相信他們,認為他們此行受辱於美國人有損國格,且可能都已遭美國給賄絡洗腦將會反叛.俊道在勞改營裡遇到了跆拳道高手賈司令,與他發生衝突,雖然賈司令身手高強,但是在礦場黑暗的坑道中,長期習慣於黑暗地道生活的俊道卻很輕鬆地就殺了賈司令.爾後俊道假扮成賈司令逃出勞改營,並與賈司令的妻子,北韓藝人日月生活在一起,原來日月與賈司令早已貌合神離,所以雖然知道這個賈司令是冒牌貨,卻沒有插穿他,兩人間逐漸產生了情愫與愛意.而最高領袖為了報上次派員赴美的羞辱,這一次反邀德州參議員來平壤.卻不料俊道扮的賈司令與卜同志,早就與美國人暗中合作,趁機將日月與他的小孩送上專機飛離北韓,而沒有逃走的賈司令則被捕到專門審訊叛徒的四十二處,於是便有了賈司令的自白這個審訊的內容,但因為他不說出日月的去處,上級拿他沒有辦法,四十二處新設的專門記錄傳記的負責人,也就是這個第一人稱也終於在生活裏體悟到了自己所處北韓的真相,於是心理同情俊道的他,選擇與他同時接受了處裡的酷刑,腦葉切開術,從此次人不再存在,起碼是思惟不在,它們將成為另一個人出現.但是在官方的宣傳裡,賈司令成了殉職的國家英雄,因為德州議員來訪時,雙方殺生衝突,對方擄走日月,為了救回日月,賈司令不幸被敵人殺害.



   這一本小說許多內容是荒誕的,我能理解作者的企圖,他試圖將北韓寫成是一個人為創造的戲劇王國,在這個王國裡,任何一個睜眼所及的場景,人物,或正在運行的事物不過是編劇與導演合謀的大戲的一小部分,這戲劇王國的總導演與總編劇正是最高領袖,小說裡也就是金正日.每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從他一出生就已經被設定好了角色,與任務.一個人龍套跑得好能夠晉升為配角,進而再擔任主角.每一個人與他人間的關係是彼此監視提防,甚至是互相找出對方可能的背離祖國的行為與思想然後向上級報告.所以,審問官跟他的父母之間,俊道與船上的夥伴間,與他的殺手同伴們,甚至日月與賈司令之見都存愛這種似乎相近卻又彼此隔離的狀態.充斥著大量的欺詐,為生存,為了活命.即使是心裡早已與對方有嫌隙甚至是彼此不滿,卻要仍裝作普遍和氣,無爭執,但背地裡卻又暗潮洶湧,這應該像極了觀光客進入北韓,平壤所產生生的自然聯想,總想在這一片看似乾淨美麗的街景,或是絢爛多變的集體表演中看到汙穢悲慘事務的期待與猜想.所以,很可惜,基於這種期待出發或乾脆運用這種期待的想像,固然能從脫北者的口述中找到蛛絲馬跡或是對應的答案,但終究,這樣的敘述或猜想容易陷進一個美國人對於北韓意淫陷阱.因為我們認為金正日該是如何,於是便此這猜想形成了整個故事.然而看過之後必須說,這樣太過浮面,處不到核心,而因此有了魁儡化的意思.就個人而言,實在不能理解俊道在何時何處以何種方式觸動到他需要產生脫北的思想.即使他一位任去過日本南韓許多次,卻似乎並沒有真正引發他奔向自由未來的導火線.就算是綁架日本人的場景,也似乎只是一種虛空.至於美國之行的橋段,簡直顯得不太客氣,把北韓人都寫成鄉下來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其實就共黨國家高幹來說根本就不是這樣,許多人西化的比我們還嚴重多了,所以我認為這本小說的敗筆在於太過表面,太過理所當然的符合人們對於北韓實際生活的猜想,把每個人每件事都當成演員看戲劇看,是個不錯的對比法,可惜故事顯得有點乏味缺乏真的讓人拍案的部分.



   除了第二部分的人稱敘述交錯,時空交錯易遭致混淆外,故事的因果連接,後續交代皆偏弱或是模糊.對於讀者來說,可能會有開頭還行,後面越來越乏力的感覺,儘管看起來似乎後面的故事轉折比較大,且能把故事說清,但個人以為這小說再人物間的情感建立轉換偏少,有點失焦,所以其實是感受不到為什麼某些角色間忽然就有了愛情或友情的可能.所以感覺這本應該是近期看的書中完成度比較弱的一本.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Foxconned: Imaginary Jobs, Bulldozed Homes, and the Sacking of Local Government,Lawrence Tabak)                "富士坑...

網誌存檔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